保护性复建再现初始风貌
不管是不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只要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几乎都有关于工体的独特记忆。
这座北京东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馆由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1959年建成投入使用,这里不光是北京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地,也是北京市足球运动的主要承载地,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
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施卫良介绍,工人体育场主体建筑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结构加固和一次设施改造。但2018年时,经检测鉴定,工体的房屋结构安全性和建筑抗震能力已整体严重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去年,我国成功申办亚洲杯足球赛,北京将承办开闭幕式、决赛等重大活动,并承诺将工人体育场作为上述活动的举办场地,“但工体目前存在安全隐患突出、设施设备陈旧、缺少罩棚等问题,不符合亚洲杯等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的标准要求,因此亟须进行升级改造。”施卫良说。
施卫良介绍,此次工体改造复建按照保护为先的原则,坚持“传统外观、现代场馆”设计理念,将保持体育场主体建筑椭圆形造型、立面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与建设初期相比基本不变,改造完成后的工体外立面将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建造时的原有风貌,但场馆内部功能将更加现代化。
具体来说,改造后的工体将保持主体建筑椭圆形造型基本不变,在与立面比例保持协调的同时满足内部环形通道需求。
同时,改造复建工程还将保持工体的原有特色元素基本不变,保护并恢复工体建设初期的重要特色元素如旗杆、大门门柱、雕塑、建筑装饰构件等,尽量利用原有构件、原有质感、原有样式,重塑工人体育场庄重典雅的建筑风格,保留北京城市记忆。
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看来,工体改造后的建筑风貌还应与周边环境和谐,因此,园区内部分现状建筑将进行拆除,地面上不再安排与体育运动不符的功能,恢复整个园区开阔的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