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央政 治局会议提出“六保”,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首次出现在高层会议中。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保产业链供应链”。
有分析指出,“保产业链供应链”除了出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外,与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也有关系。特别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压力更大,而在这一领域,屏幕是核心产品之一。
OLED作为面板行业最具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已经开始逐步替代LCD。OLED 从产品形态上又分为柔性和刚性,全柔性OLED或成为面板行业未来角逐点。目前国内的面板企业正面临两点问题:一是高端OLED面板市场中份额几乎被韩企垄断;二是在技术、工艺上,大多数国内企业只能跟随韩企技术路线,无力反超。
这就要求国产面板企业树立底线思维,努力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同时,要打破常规思维,以突破式创新的方式实现“降维”打击。
屏幕制造核心工艺高度依赖外企
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在于制造,制造的核心是工艺,而工艺的核心是设备和材料。由于起步较晚,OLED面板上游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仍然是国内企业的“软肋”。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企业垄断了上游材料和设备制造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目前,国际知名的有机发光材料公司包括德国默克、美国陶氏、日本出光、LG等;在蒸镀设备方面,仅日本佳能Tokki一家公司市占率就达到了90%。全球OLED设备企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垄断,排名靠前的设备企业总市场占有率超过85%。我国企业技术积累薄弱,无核心专利产品,以仿制或者技术含量较低的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为主。
隐患是显而易见的。以日韩贸易争端为例,去年7月日本对数个对韩出口的半导体原材料实施限制,其中就包括用于柔性屏生产的氟聚酰亚胺,对韩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摆脱依赖需要突破式创新
OLED行业作为主流半导体产业,解决对外依赖的问题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加快国内产业链的建设,二是在下游进行“降维”式的突破创新。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企业正在进行OLED上游材料的开发,在此同时,面板企业作为面对终端市场的个体,要如何减少对外依赖,保证供应链安全呢?
目前包括三星在内的传统面板厂商生产全柔性屏,采用的都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其制造工艺基于硅材料,工艺流程较复杂,所需温度要达到 450 度以上,而且单条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从而导致全柔性屏的价格过高,终端市场难以承受,大规模应用受阻。
国产面板品牌柔宇科技则自主研发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ULT-NSSP)技术,从材料到工艺都实现了颠覆性的创新,生产流程大大简化,设备投资成本大幅降低,良率显著提升,产品的可靠性也显著提升。
柔宇ULT-NSSP技术在材料与工艺上的颠覆,从更高维度实现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柔宇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的首次换屏费用为999元,第二次是2499元;其他折叠屏手机的换屏费用目前普遍在5000-6000元左右,这从侧面反映了ULT-NSSP技术的成本优势。
全柔性屏幕是个全新的技术,柔宇科技从材料体系,到制程工艺,再到终端产品,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
OLED屏幕产业是我国目前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具备领导地位的主流半导体产业,本土企业如果想保产业供应链稳定,仍需和柔宇等企业一样拥有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加之未来技术团队的专业度不断提升、人才的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国内的面板行业必然不会再被国外材料或技术“卡脖子”,有望保证产业供应链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