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晚间,芭田股份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128.05万元,同比下降5.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8.39万元,同比增长163.33%,其主要原因是销售毛利率同比上升,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所致。具体而言,芭田股份在上半年综合销售毛利率为18.50%,与去年同期的15.71%相比上升了2.79%;财务费用1,717.83万元,同比下降了40.67%;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891.79万元,同比下降了444.66%,降费增效持续向好。
回顾上半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给化肥企业的运营也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整体市场疲软,价格持续低迷,需求端呈现下降,对产业链前端、大宗产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这从目前已公布半年度业绩的上市公司经营数据中便可窥见一二,对比看来,芭田股份在稳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及产业拓展,已实属难得。
政策呼吁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稳定,商储办法出台利好化肥行业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蔓延叠加蝗虫灾害不断等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我国最高领导人提出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我国夏粮收成良好,总产量达到了1.43亿吨,同比增长0.9%,从目前看粮食供给和储备仍相对充裕。但考虑到由于疫情、洪水、多地蝗灾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持续影响,中国下半年粮食生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根据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周学文透露,今年以来的洪水已导致6000千公顷农地受灾,其中1140千公顷绝收。而最新公布的7月通胀数字显示,食品价格上涨13.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近86%,同时玉米价格创下年内新高,较2019年涨幅超过20%。
长城证券基础化工研究团队对此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望带动种子、农资需求的增加。随着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强调保证粮食供给稳定性及安全性,农作物产业端有望持续推进生物育种,提升和推进化肥农药产品升级,化肥农药需求有望有所提振.另一方面,秋季肥生产旺季来临,企业开工率有望逐渐恢复,带动国际市场化肥农药的需求提升。
与此同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消息,今后一个时期,国内钾肥资源依然紧缺,氮肥、磷肥常年均衡生产、季节集中使用且产销地之间长距离调运的矛盾仍然存在,农业主产区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频发,国家保持一定数量的化肥储备是必要的。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央救灾化肥储备”“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国家钾肥储备”统一整合为“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为切实做好储备管理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分为钾肥、救灾肥、春耕肥三部分,储备化肥品种包含氮、磷、钾、复合肥,储备总规模统筹考虑国内化肥产需及进出口形势,在每一承储责任期结束后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对储备时间也作了明确规定,钾肥实行全年储备;救灾肥储备 5-10 月;春耕肥储备时间由承储企业每年在当年 9 月至次年 4 月间选择任意连续 6 个月。
《办法》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构建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化肥储备制度,对减少国内钾肥资源消耗、应对化肥市场风险、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看来,具有真正实力的化肥流通和生产企业也将充分受益。
三十年如一日持续专注植物营养,守护人类健康源头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在广大农民中广为流传的农谚,也是对肥料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当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的肯定。无独有偶,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时也明确表示,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在40%以上。从逻辑上来说,肥料可以说是人类食物链营养健康的源泉。各界对于粮食安全和供给保障的关注也是逐步聚焦,且渐有上升趋势。殊不知芭田股份早已在这一领域深耕三十余年,并且坚守初心,一如既往。
作为国内复合肥行业上市第一股,芭田股份一直保持低调的行事作风,坚守“喂育植物最佳营养,守护人类健康源头”的使命,致力于成为食物链的营养专家,不断研发和创新营养全面的肥料产品,让植物吃得更好,同时辅以科学的施用方法助力农民种得更好,以保障农产品保持高品质和高营养价值。
2011年,芭田股份成立了专门的食物链营养研发中心,聘请了国际水稻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兰博士及国际锌动力研究所的樊明宪教授,作为食物链营养研发中心的顾问。2019年又聘请了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为首席技术顾问专家,为产品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后经过三年的研发积累,芭田提升人体免疫力的系列新品顺利通过效果验证,并将陆续推向市场。据了解,这些产品会从硒、维生素等人体免疫力系统需求的元素出发,通过喂育作物,作物吸收后转化到农产品中,人类通过吃农产品补充元素,从而提升免疫力。
研发投入硕果累累,产学研合作捷报频传
持续且优质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能力背后,离不开过硬的技术作支撑,又何况是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加剧的今天。在化肥行业,谁拥有了具有差异功能的新型肥料,谁就能掌握住突围市场的主动权。
为了时刻保持创新活力,芭田股份一直在研发和生产上加大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芭田股份不仅推出了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种植的新型肥料,深受各地销售商和用户的青睐;还凭借突出的研究成果实现技术壁垒,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端。
据悉,芭田股份是国内第一家发明高塔熔融喷浆造粒技术的企业,2003年就在乌拉山成功建成国内第一座高塔,成为国内首家推出“高塔硝硫基”的企业。2016年11月,“芭田高塔造粒生产颗粒复合肥料的方法及设备(ZL03139601.1)”荣获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芭田股份是中国肥料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2018年,首套国产化冷冻法硝酸磷肥装置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成功召开。2019年12月9日,由芭田股份完成的胶磷矿富集并副产硝酸钙镁肥技术及工业性试验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技术指标先进,应用性强,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中低品位磷矿的选矿探索出一条新路,开启了中低品位胶磷矿资源最大化利用之先河。
志存高远者,砥砺前行,永不停歇。就在近日,芭田股份与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申报的“华南地区主要旱地作物水肥一体调控关键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项目,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表彰,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了高塔管式反应-聚磷酸铵技术、纳米智能控释技术、小分子有机螯合中微量元素技术等核心技术,创新性研发出全水溶、稳定长效性、有机螯合中微量元素等新型水溶性肥料产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应用。同时,该项目对华南地区主要旱地作物甘蔗、玉米、番茄和红麻等作物水肥时空耦合机制理论研究,为华南地区旱地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创建了“肥料+方法+设施”精准定量时空调控技术体系新型模式,在华南地区规模化推广应用。
回溯上游获磷矿资源加持,产业链布局逐步完善
反过来追溯上游,磷矿石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对于化肥生产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就目前而言,全球磷矿石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中国磷矿石多而不富,特别是高品位磷矿资源,较为匮乏。
早在2012年,芭田股份选择了磷矿资源丰富的瓮安建立了贵州基地。而后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保证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迅速抢占上游高品位磷矿资源,斥资3.43亿元获贵州省瓮安县小高寨磷矿探矿权。
了解方知,瓮安可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不仅磷矿重金属含量全球最低,天然富含18种中微量元素,更有唯一富含植物人参硝磷稀土。众所周知,磷矿为不可再生资源,未来高品位磷矿的稀缺性也将逐渐凸显,而贵州小高寨磷矿平均品位在30%左右,远优于普通磷矿25%的品位,这无疑从根本上确保了产品的安全、营养、环保。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正是依托如此优质的磷矿资源,芭田股份才能潜心于业务,并围绕如何“给作物吃好,让人体健康”,研发了干法选矿、冷冻法硝酸分解磷矿工艺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一举攻克磷化工清洁生产的世界难题,不仅树立了我国磷资源综合利用的标杆典范,更为芭田功能性肥料的研发、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品质保障。
这不,今年又有好消息。据芭田股份5月26日公告,贵州芭田已取得贵州省瓮安县小高寨磷矿的《采矿许可证》,该磷矿的生产规模可达90万吨/年,矿区面积为1.1172平方公里,而贵州芭田此次地下开采权的有效期限为20年,也就是从2020年5月一直到2040年的5月,不可不谓是“先手之棋”啊。手握优质磷矿资源,并且享有自主采矿权,其中的优势不言而喻。一方面,为项目生产保证了及时且优质的原材料,有力保障自身产业安全;另一方面,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且有利于提升磷的利用率,挖掘磷肥的更多功能。此外,对于化肥行业这样一个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产业而言,芭田通过整合上游资源,能够大幅改善成本结构,强化产业链竞争力,实属“一举多得”。
现如今,农资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品质农业、土壤健康、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俨然成为当下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品质农业需要品质肥料作保障,这将迸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马太效应也会逐渐显现。管它行业风雨变化,直面竞争、应对变局或许才是企业的求变之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