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汇丰分拆上市的呼声就一直未曾中断。从4月份开始,汇丰控股(00005)亚洲分拆上市呼声再起。有投资人提出这样的设想:将汇丰一分为二,并成立一家专注亚洲业务的上市公司,总部设在中国香港,汇丰全球其他地区业务则归汇丰设在英国的公司持有。
提议一出,便得到了中小股东的广泛认可,并引发热议。投资人的激动也不难理解。在历史上,金融机构成功分拆上市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保城拆分亚太业务、美国国际集团拆分友邦保险。
回到汇丰本身,考虑到亚洲区业务的优秀表现以及潜在的巨大机遇,汇丰拆分将更有利于公司专注于抓住区域机会,制定与当地市场匹配的发展策略,实现更大的发展,进而价值释放和估值抬升。
某种程度上说,对于汇丰而已,此时拆分何尝不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呢?截至发稿时,彭博发布快讯称,汇丰控股正在计划将旗下印尼业务在雅加达上市,目前该股票发行计划已进入后期阶段。如印尼业务拆分消息属实,香港业务单独拆分上市或许也已进入汇丰日程之中。
01汇丰拆分符合股东利益,市值或将提升300亿美元
拆分汇丰亚太业务的事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久前,瑞信和彭博社就先后围绕汇丰拆分事件发布的研报。在研报中,两者也分别对汇丰亚太业务拆分表达了明确的观点。大致总结下来,汇丰亚太业务拆分的潜在影响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首先,拆分将带来汇丰市值的提升。在瑞信看来,拆分对汇丰市值的积极影响,类似之前保诚拆分其亚洲和美国业务,最后带来总市值的增加。2018年,保诚将欧洲部门拆分于伦交所独立上市,原有的保诚专注于亚洲等市场。分拆之后,保诚的亚太区业务获得不俗发展,其利润贡献也远高于其它市场。
与瑞信通过过往金融机构拆分成功案例进行说明不同,彭博则通过分部加总估值法的方式,更加具体地展示了拆分可能带来的估值提升。
根据彭博报告,相比同业,汇丰亚太业务的估值倍数处在合理范畴的低位,亚太业务市值具有300亿美元的提升空间。彭博预测,汇丰亚太业务的年净利润可能达到110亿美元,这样一来,亚太业务800亿美元的市场隐含估值就意味着其市盈率约为7倍,这与渣打银行齐平。但彭博表示,接近10倍的市盈率才更加合理,即亚太业务估值在1100亿美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汇丰亚太业务的估值还有300亿美元的提升空间。
从汇丰的整体估值来看,目前汇丰的市值是1200亿美元,并持有恒生银行62%的股份以及交通银行H股股份的40%。在2021年底,汇丰账面所记的交行股份的价值比市价高出150亿美元,假设给交行减记100亿美元,并以目前200亿美元来计算所持恒生银行股份的价值。那么汇丰在减记交行股份,并剔除持有的恒生银行股份后,其市值将是900亿美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汇丰在除香港以外的亚洲业务实现税前利润64亿美元。假设这样的盈利水平维持到2024年,按以10倍市盈率和25%税率来计算,估值就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香港是汇丰全球业务的活力泉源,占公司利润比重较高。换句话说,如果算上香港业务,汇丰亚太业务达到1100亿美元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除了估值层面的考虑,分拆也能够进一步降低中美紧张关系加剧所带来的风险,更有利于公司长期的稳健经营。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对于所有投资人来说,拆分无疑是更符合股东利益的选择。
02亚太地位不断强化,分拆方案获投资人普遍支持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汇丰的拆分提议无疑得到了绝大部分投资人的认可。5月17日,彭博社发表文章称,持有汇丰约三分之一股份的香港散户投资者对分拆提议表示支持。
在机构投资人方面,香港基金经理也纷纷表示,他们的客户大力支持拆分。Pegasus Fund Managers Ltd.的董事总经理 Paul Pong表示,分拆将使这家在亚洲上市的部门“对自己的决策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控制权”,并降低政治风险。
与此同时,为持有汇丰股票的客户管理资金的Surich资产管理公司(Surich Asset Management)正试图组织香港投资者向汇丰管理层表达他们的担忧,并讨论分拆或其他方案。
事实上,在汇丰经营历史中,分拆汇丰亚洲业务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2015年,时任汇控集团主席的范智廉就在集团股东大会上表示,总部迁移是集团战略评估的一部分。该消息传出,汇丰股价大涨6%,创下2011年10月以来最高单日涨幅,4月24日至4月27日累计涨幅超过10%。
2021年4月,汇丰首席执行官诺埃尔·奎因也曾宣布汇丰全球商业银行、全球银行和市场、财富和个人银行、全球资产管理这四个业务部门的主管将在该年下半年迁往香港,这意味着汇丰占净收入95%的业务都将由香港负责管理经营。但经过10个月的权衡考虑,汇控的总部搬迁未能成行,高管也并未进驻香港。
算起来,今年4月以来的拆分提议,已经是汇丰历史上的第五次分拆讨论。那么,汇丰拆分为何又会在当下被再次提及,并得到投资人的普遍认可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汇丰业绩表现不佳,股东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不久前,汇丰控股发布2022年首季业绩,营收、利润出现双降。其中,列账基准收入减少4%,降⾄124.64亿美元 ;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28.03亿美元,同比减少约27.76%。
在业绩不佳的同时,公司分红还持续缩水。在过去,汇丰控股一直稳定着每年4次分红的节奏,以至于香港股市有“圣诞钟买汇丰”的说法,意思是指在圣诞前夕买入汇丰,可以获取汇丰往后公布年度业绩时分派的股息,得到不错的投资回报,相当于变相存钱。
比如,2017年、2018年,汇丰均每年4次派息,累计派息0.51美元/年。不过,这样的分红节奏在2020年被打破。2020年3月,包括汇丰控股在内的英国7家系统性重要存款机构接获英国央行透过审慎监管局发出的书面通知,要求取消派发2019年第四次股息。
而在整个2020年,汇丰仅派发了一次股息,每股普通股派发现金0.15美元。到了2021年,虽然汇丰恢复了分红,但全年分红从4次缩减为2次,全年累计派息0.25美元,与过去相比缩水了50%。这样的结果,无疑让股东不满。
其次,作为亚洲是汇丰银行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权重与集团决策话语权并不匹配。众所周知,香港是汇丰银行全球业务的心脏,但却未曾在公司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话语权。比如,在停止派息的决策上,就是由英国监管机构推动的。尽管香港中小股东曾发起汇丰股东联盟,试图推翻汇丰关于股息的决定,但仍然未能达到5%的要求门槛。这样的反差也多少损害了汇丰在香港的群众根基。
而拆分的举措,将极大缓解这一现象。正如汇丰股东、香港投资者与企业家研究所创始人Ken Lui所说:“如果分拆真的发生,亚洲部门的管理层在决策方面将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自主权,受政治因素和英国监管的影响将更小。”
客观来说,尽管拆分有利于股东和集团长期利益,但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相信,无论结局如此,此次争论也将极大推动汇丰对投资人利益的维护,让公司的治理更加规范。